学院动态 | 游戏产业学院开展 “家国·印记”记忆传承征集活动
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,游戏产业学院紧扣“青春献礼华诞 强国有我担当”主题,推出国庆系列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强国复兴有我”为号召,旨在激发青年学生爱国热情与时代担当,通过挖掘家庭中的老照片、老物件、老故事,串联个人记忆与家国发展,让红色文化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活力。
一、老照片、老物件类
《二十载时光回溯》
这张照片定格了二十年多前我叔叔在军营里的一段珍贵记忆。画面中,他和他曾经的班长身着具有时代特征的军装,背景建筑上“争做时代闯将,勇当开路先锋”的红色标语铿锵有力,彰显着部队的使命担当。橄榄绿与深棕交织的一身军装,承载着军人的荣耀与责任。军装的制式、帽徽的细节,都烙印着二十年多前军队的风貌,每一处缝线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热血岁月里的训练、坚守与战友情深。身后的假山、池塘与建筑,是他们曾经挥洒青春的地方。如今,我的叔叔也已经四十来岁,二十载光阴流转,军装也早已褪色,容颜也逐渐苍老,但照片里曾经的军装荣光与军人底色,始终是他们生命中最鲜明的印记,也成为一代人对军旅岁月的怀念。
——2024级室内艺术设计1班
许凝馨
《红日》
依稀记得这张照片拍摄于2021年,那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,我从船政博物馆出来走到江边看到此情此景,便伸手拍下。红日马上就要隐匿在山峰下,而此刻它就在那挂着,红色的光辉照耀着江面,是那么的璀璨。以日为界,两边的建设却截然不同,一边是两栋大楼,一边是两架塔吊,在各自的位置上屹立着,虽然在时间上,它们有明显的差距,但是在这片土地上,在伟大的工农人民建设者的建设下,我相信我会在江面上看到那新的大楼的倒影。时间长河的流转,太阳的升起,会带来新的光辉。
——2025级产品艺术设计1班
李斯嘉
《夜的诗行:红星与国旗的交响》
夜幕下,红星熠熠生辉,五星红旗迎风飘扬。背景建筑的独特标识与国旗交相辉映,诉说着家国情怀。灯光勾勒出庄严的轮廓,行人与这一幕构成动人的画面,每一处细节都在传递着对祖国的热爱与崇敬,在静谧的夜里,奏响一曲深情的家国颂歌。
—— 2021(五年专)动漫制作技术3班
黄欣怡
《旧物里的时光长卷》
这些从长辈代代相传到父辈手中的旧物,静静诉说着往昔故事,是家庭岁月与时代变迁的生动注脚。
货币的历史格外悠久,像古币里的“同治通宝”“嘉庆通宝”,跨越百年在先辈手中流转,虽不再用于交易,却默默串联家族历史,见证不同时代经济脉络,映射货币体系传承变革;到了父辈成长的年代,第四套人民币的壹圆、伍角、壹角纸币成为日常消费“主角”,那时生活不宽裕,挣钱不易,壹圆能买好几斤蔬菜,角币凑起生活细碎温暖,承载着家庭买菜、购书的烟火记忆,见证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时普通家庭的消费日常,小时候爸爸总说起他们用这些角币维持生计的故事;现代硬币延续支付功能,又开启消费新篇。还有那张80分邮票,是邮电通信鼎盛期产物,过去家人异地分离靠书信传思念,邮票贴信封跨越山水送牵挂,是家庭情感纽带“使者”,也见证通信从书信慢递到数字即时传的跨越,如今成怀旧符号,定格“见字如面”的温情。
这些物件就像家庭发展的“时光胶囊”,从书信传情到数字互联,串联家族代际故事,映照国家经济腾飞、科技进步轨迹,是平凡家庭参与时代浪潮的微小注脚,让我们触摸旧物时,读懂家人奋斗、时代温度,懂得珍惜当下,传承跨越时光的精神联结。
——2024级产品艺术设计1班
刘鑫琳
二、故事类
《樟香往事》
又一年秋,我独自一人重返儿时的居住地。飒飒秋风,带起路边画成圈的落叶,仿佛在诉说着过往旧事,又仿佛在惋惜那流逝的岁月年华。
坐在樟树下由青石凿成的石板上,石板上些许的凉意和樟树的气息让我的思绪也跟随着飘回了往年。
我仿佛又看见了奶奶。坐在这石板上抱着我,讲述着她青春年华时的意气风发。那时的我总会抚摸着她布满皱纹的手,静静地听着在她在战乱中的那些年,如何为山里的队伍做事,如何躲枪火,如何过粮食关。
记忆中最深刻的莫过于某个仲夏夜的傍晚。在家门口,一块白色的幕布被悬挂在两棵樟树间。一束光从放映机里投射出来,左邻右舍会自觉地快速吃完晚饭成群结队搬着板凳前来观看。所有人的喜怒哀乐,都被方寸之间的幕布所吸引。放的大多是抗战老片,热血的呐喊声、革命英雄誓死不屈的口号、杂乱的枪声、在仲夏夜回荡。所有人都被牢牢吸引。
我们被幕布上演的国家情怀所打动,而真实的部分是幕布下的民间温情。奶奶端出自己做的糍粑,邻居们围坐在一起,手拿着扇子,在底下分着自家带来的美味食物,有街边买的绿豆糕,有新鲜出炉的烧仙草,还有锅巴……
一场电影结束后,并没有立马散场,而是听陈大爷讲述他当年当兵的故事。他神色飞扬地讲自己如何躲避敌机的轰炸,讲在粮食关时如何与战友分享自己的食物,讲在战场上如何击败敌人……这时奶奶也会附和自己如何在房车前面为战士们做鞋织衣服,零零碎碎,却能感受到朴素乡音里的艰苦与温情。
当时年纪太小,懵懵懂懂,有些事并不理解,也没认真去感受过这种夜晚。现如今,再也没有见过露天电影了,围坐在一起的老人也多已不在,但门前的樟树依然散发着香气,石板还在,只是有些许老旧,没有人会坐上去了。
家国的记忆,最终沉淀为门前的樟香,石板的余温,与那束照亮过往的光。它们在岁月中沉默,风一吹,满树樟叶沙沙,恍若故人归来,而那场关于家与国的电影,在我心中,永不散场。
——2024级电子竞技运动与管理2班
陈祖一
《军装与荣光:家的家国印记》
军装在身的爷爷,身姿依旧挺拔如松。那双曾洞察风云的眼睛,如今虽被眼角的皱纹环绕,却依然炯炯有神,那里藏着数十年的岁月与风霜。胸前的衣料虽已有些陈旧,却难掩他骨子里透出的那股当年的英气。
门楣之上,“光荣之家”的牌匾在午后暖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。那鎏金的字体,仿佛不是印刻,而是在静静地诉说着一段段不平凡的往事。
昔日,他将最炽热的青春与最滚烫的热血,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家国大地。我们无法亲见,但总能想象:那是一个个寒夜,他紧握钢枪,与星辰为伴;那是一个个黎明,他屹立岗亭,迎接祖国的第一缕阳光。
如今,这方小小的牌匾,是国家对军人家庭的至高褒奖。它沉甸甸的,不仅承载着爷爷半生的军旅记忆与无悔荣光,更将我们全家人的家国情怀,浸润得愈发鲜明而厚重。这份荣誉,早已悄然融入日常的柴米油盐,成为我们家风里最珍贵、最核心的传承。它无声,却时刻回响;它无字,却深深烙印在每一个后辈心中。它是对爷爷那一代军人保家卫国精神的深情礼赞。
——2024级书画艺术2班
杨焱
《青春献礼华诞,强国有我担当》
金秋的风掠过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校园,将五星红旗的边角吹得猎猎作响。游戏产业学院的实训楼里,屏幕光与晨光交织,青年学子指尖敲击键盘的节奏,正与祖国76载奋进的脉搏同频共振。
这是属于我们的国庆。不再是单纯仰望天安门广场的盛典,而是将“强国复兴”的誓言,刻进每一行游戏代码、每一幅场景原画里。在“红色游戏创意工坊”,有人以长征故事为蓝本设计解谜关卡,让玩家在闯关时读懂“半条棉被”的温暖;有人用3D建模还原革命旧址,让数字技术成为传承红色记忆的新载体。鼠标拖拽间,家国情怀不再是课本上的文字,而是可感、可玩、可传播的数字力量。
活动广场上,“青春告白祖国”的展板前挤满了人。有人写下“用游戏讲好中国故事,让世界看见东方美学”,有人画下手持代码的青年与天安门同框的画面。阳光落在一张张年轻的脸上,眼里的光比广场的灯笼更亮——那是确信自己能成为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者”的笃定,是明白“强国”二字不只关乎宏大叙事,更在于我们每一次专业学习、每一次技能突破的清醒。
夜幕降临时,露天放映的红色影片与教学楼里依旧亮着的灯光相映。光影中,前辈们为祖国奋斗的身影,与此刻伏案调试程序的我们渐渐重叠。我们或许不会站在历史的聚光灯下,但会用自己的专业所长,在数字时代的赛道上奋力奔跑——因为我们深知,76周年的华诞不是终点,而是属于我们这代青年的新起点。
青春的告白,从不是空泛的口号。当我们把对祖国的热爱,转化为攻克技术难题的坚持、打磨作品的匠心,便是对“强国有我”最生动的诠释。这,就是游戏产业学院学子献给祖国的生日礼,也是我们写给时代的青春答卷。
——2024级虚拟现实技术应用2班
余樟月
本次活动以家庭记忆为切口,通过老照片、老物件、老故事的多维呈现,搭建起个人成长与家国发展的情感桥梁。从老照片里的历史瞬间,到老物件中的时代印记,再到故事里的代际传承,每一份作品都是青春与家国的深情对话,既展现了福软游戏产业学院学子对红色文化的创新传承,更彰显了青年一代在强国征程中“以青春之我,担时代之责”的使命担当,让国庆的家国情怀在青春叙事中焕发出更鲜活的时代力量。